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,春天已经到来。目前,在春季放鱼的季节,鱼塘养殖户正在努力培育鱼种,精心安排生产,为新的一年鱼塘的丰收做准备。然而,鱼塘疾病的预防始终是农民不可忽视的问题。要采取预防鱼病的措施,为当年的丰收提供前提,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:
1、整个池塘清塘消毒
上一季收鱼后,尽量排干池塘水,清除杂物和过多污泥,充分暴露池塘底部,修整坍塌的池塘基础,堵塞漏洞,平整池塘底部,然后用消毒药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。一般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,其中生石灰理想,操作简单。用药方法是:每亩50-75公斤生石灰洒在整个池塘里。这样不仅可以杀死池塘中的细菌、寄生虫、有害鱼类等。,还可以改善池塘底部和水质。
2、选用优质鱼种,及时投放鱼苗
鱼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抗病能力。春季鱼种应选择规格整齐、鱼体有光泽、游动活泼、可追溯性强、身体肥满、鳞片和鳍条完整无损、无畸形的健康鱼种。春季水温达到8-12℃时,适时放养。此时鱼鳞片紧密,活力弱,不易受伤感染。放养时要选择晴天,避免雨雪刮风放养。地点应选择在池塘避风阳光充足的地方,将盛鱼的容器放入水中稍微倾斜,这样鱼就可以自己游进池塘,减少对鱼种的压力。
3、鱼种,养殖工具消毒
放养前应对鱼苗进行消毒,以防止病原体被带入鱼塘。药浴消毒常用3-5%盐水浸泡5-15分钟或15-20ppm浸泡高锰酸钾10-15分钟。在实践中,具体的浸泡时间可以根据鱼的耐受性灵活掌握。在一般养殖过程中,农民经常注意鱼种的消毒,但没有对需要使用的鱼具进行消毒。因此,建议使用前应暴露在阳光下1-2天的鱼网、鱼桶、筛网等工具,也可用高浓度漂白粉、氯制剂等溶液浸泡消毒,防止鱼类生病。
4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
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。近年来,农民习惯于高密度、高投入、高产量的养殖,使水产养殖负荷过大,溶解氧过低,有机物耗氧过多,从而诱发各种疾病。科学的放养密度对水质的调节和鱼病的预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。同时,不同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层的其他鱼类也要适当混养。水中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要充分利用,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,同时提高养殖效率,有效控制水质。以精制鲤鱼池为例:鲤鱼亩约1500-2500。
5、加强饲养管理,谨慎操作
在捕鱼、运输和投放鱼种的过程中,要小心,慢慢操作,尽量避免鱼体活动受伤,防止病菌从伤口进入鱼体,感染疾病。除了适当的肥水,鱼种下池后也要及时喂食,这样鱼种才能早吃早生长,尽快恢复体质。一般来说,鱼苗进入池塘后1-2天可以喂食,建议喂食营养水平较高的饲料。
地址:
重庆市潼南区
电话:
186-9697-1686